莱芜市上半年经济运行“成绩单”出炉

   更新时间:   发布时间:   21

  初步核算,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99.95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6.2%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27.7亿元,增长3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284.25亿元,增长5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188亿元,增长7.3%。

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.83%,增速列全省第一位。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,猪出栏增长13.8%,羊出栏增长10.9%;肉类总产增长5.9%,禽蛋产量增长11%。

  财税收入增长,全市实现税收总收入56.75亿元,同比增长21.67%,较一季度加快3.63个百分点。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.96亿元,增长12.24%,较一季度提高0.07个百分点,较上年同期提高2.13个百分点,增速列全省第四位。财政支出48.03亿元,增长7.41%,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证,公共安全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文化体育与传媒、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29.08%、11.98%、52.68%、44.03%。

 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,同比增长26.1%,高于全市投资19.2个百分点。

  据统计,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,增长7.3%,增速列全省第八位。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39.9%,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4.8%,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22.1%,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5.7%,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9.9%。商品房交易活跃,销售面积61.48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1.6%。

  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增强。智能装备发展迅速,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.4%,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.2%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.3%。高端产品生产良好,高性能化学纤维、空气源热泵调节器、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7.9%、7.1%、8.7%。全市高端钢铁产量合计为143.3万吨,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为14.6%,较去年同期高出0.9个百分点。全市新经济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壮大,与之相关的行业持续快速发展。

  消费升级步伐加快。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增长10%,较一季度加快0.21个点,比去年同期提高1.5百分点,增速列全省第五位。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乡村市场持续活跃,增长11.6%,增速较城镇市场快1.9个百分点。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情况看,居住相关商品持续去年势头,整体保持热销。汽车市场热度提升,汽车类商品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5.0%,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.3个百分点。消费升级步伐加快,金银珠宝类增长13.2%。

  上半年,企业效益持续好转,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1亿元,同比增长12.5%;利润总额60亿元,增长177%。企业收入利润率达到5.76%,比去年同期提高3.42个百分点。

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5%,比一季度提高0.4个百分点,比全省高2.2个百分点,增速列全省第五位。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,有23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。

  全市社会用电量55.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5.54%,比全省增速高2.65个百分点。其中,工业用电量 49.3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.93%,比全省增速高4.37个百分点,比去年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速高2.6个百分点。

 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.5%,呈现增长态势,涨幅较一季度扩大0.8个点。其中,冶金工业同比上涨11.1%,煤炭及炼焦工业上涨 30%,化学工业上涨15.1%,建筑材料工业上涨30%。

  上半年,全市就业环境保持稳定。城镇新增就业9025人,其中,失业人员再就业3850人,困难群体再就业410人,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2086人。6月末,城镇登记失业率2.73%,低于年度3%的控制目标0.27个点。城乡“双零家庭”保持动态消零。

 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5元,同比增长8.4%,列全省第八位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8元,增长7.4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5元,增长8.1%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.89,较一季度缩小0.03。

 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延续温和上涨态势,同比上涨2.7%,涨幅较一季度缩小0.3个点。其中,服务价格上涨3.7%,消费品价格上涨2%,食品价格上涨2.2%。

  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208户,每天平均新增28.9户,期末达到7.59万户,同比增长14.1%;新注册私营企业2374家,每天平均新增14.8户,期末达到2.72万家,同比增长15.3%。6月末,个体私营注册资金达到1501.74亿元,从业人员达到40.22万人,同比分别增长32.14%和11.14%。
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举报 收藏
相关行情
推荐行情
点击排行
浙ICP备2021030705号-2